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2013年值得期待

      2012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呈现出政策导向明显、投资火热、获得大量新装备订单、研发能力迅猛提升等特点,同时存在市场占有率和价值量低、研发建造能力不足、产能过剩凸显等隐患。展望2013年,中国海工行业仍将取得巨大发展,值得期待。
     2012年,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造船业的道路。后者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整个行业进入严寒期。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0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订单量不足以及船价下滑、银行收紧信贷等因素导致个别船厂倒闭。迥异于造船业,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本延续了2011年的表现。2012年全行业共接获主要海工装备订单31艘/座,金额合计约为46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46.7亿美元,订单总额基本保持不变。从装备类型来看,业内共获1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半潜式平台以及2艘钻井船,4艘FPSO订单。除此之外,还获5座钻井辅助平台,1艘FLRSU订单。在海洋工程船舶方面,中国各船厂共承接84艘海工船订单,居全球海工船建造市场首位,接单类型主要为平台供应船和三用工作船。
行业繁荣呈现四大发展特点:
政策支持导向明显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此后,2011年8月,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一2020)》,旨在增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进一步提升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去年2月份,工信部发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10年我国海工行业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上述情况表明.从政策层面来看,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和完备。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将会大力发展并投资海工产业。借此“东风”,国内各大海工企业均有机会分享政策红利,获得进一步发展。
海工投资如火如茶
      为了避免走入传统造船行业的困境,加上看到了中国海工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船厂及相关配套设备厂商对于转型海工兴趣颇高,很多企业在2012年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海工新建投资项目主要有:中海工业对其上海长兴岛修船基地进行改造,以适应未来海工业务的发展需要;广船国际投资设立海工业务子公司;熔盛重工设立新加坡熔盛海事公司,意在利用新加坡的产业优势和人才技术资源,专注于开拓海洋工程业务市场及价值链高端业务;武船重工申报的国家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于今年通过评审;中远集团先后投入47亿在江苏南通新建海工基地,为海洋油气开采建造钻井储油平台、铺管船等辅助设备;振华重工获批成立国家级海上铺管技术研究中心,希望未来在海工和港机这两大业务板块均有建树;招商局重工向江苏海门的海工基地项目投资100亿元;扬子江船业也在今年启动了在太仓的海洋油气装备项目建设。
加上之前中海油在珠海投资50亿建造的深水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海工装备总装和配套设备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了我国海工产业战略布局。
新装备订单纷至杳来
     2012年,国内企业在钻井船、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接单订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开始涉足高端海工产品。其中,上船公司确定承接4艘Tiger系列钻井船订单,这是中国船厂首次承接深海钻井船订单。上海船厂将负责钻井船的设计、采购、建造、全船设备安装调试等,这对中国海工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另外,惠生重工获得比利时EXMAR公司2.6亿美元“浮式LNG液化再气化存储海工装备项目(FLRSU)总承包合同,还获得美国船东一份LNG一FRU建造安装项目原则性协议,这也标志着中国海工企业首次在深水浮式FPSO一LNG这类高端海工产品领域取得突破。继上船公司后,大船重工也于今年获挪威船东1+3艘钻井船订单,成为国内接到钻井船订单的极少数船企之一。上述高端新型装备订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海工行业的发展层次,为国内企业今后获得更多高附加值订单奠定了基础。
研发能力迅猛提升
      2012年,国内船企首先在钻井平台相关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国内自主开发的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基本设计获得船级社认可,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也先后完成了基本设计并获得国外船级社的认可,适用于北海作业的5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自主设计方案宣告完成。中海油服成功研制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船位仪及水下电视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中海油承担的863计划“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课题”通过国家验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深海油气开发能力,表明国内水下生产系统配套技术正稳步发展。
此外,在海洋资源探测装备发展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2012年6月达到6965米的下潜深度,超越日本,创世界纪录,使我国在深海探测开发方面占据了战略主动。据悉,2013年“蛟龙”号技术的实际应用转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除此之外,各大船企及民企争相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公司,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海洋工程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的能力。